金庸作品集 | |||
《天龍八部》 | Vol.1-5 | 金庸 | 857 8010 |
《劍行俠》 | Vol.1-2 | 金庸 | 857 8010 |
《劍行俠》 | Vol.1-4 | 金庸 | 857 8010 |
《飛孤外傳》 | Vol.1-2 | 金庸 | 857 8010 |
《飛孤外傳》 | 金庸 | 857 8010 | |
《射鵰英雄傳》 | Vol.1-4 | 金庸 | 857 8010 |
《書劍恩仇錄》 | Vol.1-4 | 金庸 | 857 8010 |
《書劍恩仇錄》 | 金庸 | 857 8010 | |
《神鵰俠侶》 | Vol.1-8 | 金庸 | 857 8010 |
《笑傲江湖》 | Vol.1-4 | 金庸 | 857 8010 |
《連城訣》 | 金庸 | 857 8010 | |
《雪山飛孤》 | 金庸 | 857 8010 | |
《鹿鼎記》 | Vol.1-10 | 金庸 | 857 8010 |
《碧血劍》 | Vol.1-4 | 金庸 | 857 8010 |
http://www.cwin.com/world/jinyong/jylife.htm 金庸客棧(從祖父事蹟至少年生平) http://www.geocities.com/Tokyo/Pagoda/2331/biography_b55.html 金庸相館 http://jinyong.ylib.com.tw/lib/aboutjy.htm 金庸茶館-金庸圖書館
查
良 鏞
生
於 浙
江
海 寧
縣
的 書
香
世 家
。
查 家
的
名 產
是
大 官
和
文 字
獄
。 清
雍
正 年
間
, 有
一
主 考
官
查 嗣
庭
在 科
舉
之 中
,
以 「
維
止 」
為
題 ,
被
認 為
等
於 「
雍
正 」
去
頭 ,
此
案 轟
動
一 時
、
株 連
甚
廣 ,
一
干 人
等
被 拉
去
斬 頭
,
慘 案
主
角 就
是
查 良
鏞
的 先
輩
。查 良
鏞
的 海
寧
老 家
有
個 大
牌
匾 ,
是
康 熙
皇
帝 送
的
。 無
論
經 歷
多
少 文
字
獄 ,
這
個 牌
匾
還 是
好
好 地
掛
在 大
堂
中 央
,
直 至
後
來 戰
禍
才
掉
失
。除
此
之
外
,
查
家
亦
不
乏
文
人
雅
士
。
大
詩
人
徐
志
摩
是
查
良
鏞
表
哥
(
舅
父
之
子
)
,
但
因
與
查
良
鏞
先
生
年
紀
相
差
太
遠
,
查
先
生
稱
他
對
這
個
表
哥
印
象
很
模
糊
。也
許
由
於
查
良
鏞
先
生
在
這
書
香
世
家
中
長
大
,
查
先
生
亦
成
為
當
代
的
大
作
家
,
以
寫
武
俠
小
說
及
社
論
見
稱
。 金庸原名查良鏞,香港知名的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活動家,也是近代中國文學的重要作者之一。以「金庸」為筆名的小說創作,可謂全球華語社會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 查良鏞生於1924年,浙江海寧人。畢生專業致力新聞工作,長達三十餘年,先後在上海《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職。1959年,他創辦香港《明報》,成為香港輿論的重鎮,之後相繼創辦《明報月刊》與《明報周刊》;也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創辦《新明日報》,報業成就斐然。
查良鏞閱歷
豐富,文思敏捷,創作概括小說、政論、散文、譯述和劇本。其中以開創武俠寫作新頁最為特出,既有古典小說的精采傳統,又能自出一格,豪情俠義躍然紙上。
《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十餘部長篇小說,妙語生花,情節細膩,讀來痛快淋漓、絕無冷場,不僅風靡全球華語社會,也有英語、日語等多國
語言譯本。同時,小說也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廣播劇、舞台劇和電腦遊戲軟體。
學術研究方面,查良鏞也廣涉法律、歷史和佛學領域,曾發表(色蘊論)、(袁崇煥評傳)、(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等論文。由於社會工作與文學創作的貢獻,查良鏞所獲榮銜甚多,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授予名譽教授,香港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U.B.C.)及日本創價大學授予名譽博士,也曾獲選英國牛津、劍橋兩家學院的榮譽院士。此外,英、法政府也分別授予勳銜,褒揚其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傑出成就。
|
|||
1.書劍恩仇錄(全二冊)
這本書中最令人扼腕浩嘆的就是陳家洛、霍青桐、香香公主及乾隆這段四角戀
愛,還有金笛書生余魚同對駱冰的那段癡傻單戀,緣生緣滅,千迴百折,讓人覺得愛情實在是一種殘酷至極的甜蜜。
另外乾隆的身世之謎也是書
中的一段爭辯不已的懸案,當然紅花會眾當家為民除害、反清復明的事跡在書中也有極江湖的說法,大反派張召重的貫穿全場,更是將往來中原及回疆、翻覆朝廷及
民間的故事帶到最高點。數不盡的民族情結及愛恨糾纏造就了這個最廣為流傳的滿漢故事。這是金庸作品集的第一部著作。
除了平凡的主角袁承志幼
年習藝及江湖歷練的過程,最特殊的人物就是武功高、人又帥的金蛇郎君一段風流韻事,其中最最傳神的是以簡練公平的筆法道出皇太極,崇禎及李自成這三人人生
中最重要的一段。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和闖王李自成的一段淵源及各崇禎之女長平公主的無緣之戀,在書中也有其詳細又極含蓄悱惻的描述。
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隨母流落蒙古大漠,這傻頭傻腦但有情有義的小伙子倒也逝有福氣,他不但習得了江南六怪的絕藝、全真教馬鈺的內功、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雙手互博之術、九陰真經等蓋世武功,還讓古靈精怪的小美女黃蓉這輩子跟定了他。這部原名『大漠英雄傳』的小說是金庸小說中最廣為普羅大眾接受、傳頌的一部,其中出了許多有名又奇特的人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還有武功靈光、腦袋不靈光的老頑童周伯通,他們有特立獨行的性格、作為和人生觀,讓人嘆為觀止。 書
中對歷史多有著墨,中原武林及蒙古大漠的生活情形隨著人物的生長環境變遷而有不同的敘述,異族統治之下的小老百姓心情寫來絲絲入扣,本書對情的感覺是很含
蓄的,尤其是郭靖與拖雷、華箏無猜的童年之誼,他與江南六怪的師生之誼等等,還有全真七子中長春子丘處機的俠義行為及其與郭楊二人風雪中的一段情誼,也有
很豪氣的敘述。神算子瑛姑及一燈大師和周伯通的一場孽戀,是最出乎人意料的一段,成人世界的戀情可比小兒女的青澀戀燕
還複雜多了。郭靖以扭勝巧的人生經歷和「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儒俠風範,也是書中最大要旨。距離這本書完成的時間已有四十年了,書中的單純誠樸的人物性格還深深的留在讀者心中,本書故事也多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等,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楊過和小龍女這
段不食人間煙火,自然而成又彌堅不渝的情愛,是全書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為了這段感情,楊過小龍女歷經重重波折、次次磨
難,幾回將近喪了命、失了魂,強敵、社會輿論甚至時間都不能分隔他們。這本書除了有楊過悲慘苦痛的童年,還有很多對於兩性、親人之情的細膩描寫,情關何其
難過?令人黯然銷魂…。
悲劇英雄楊過練功的過程十分艱辛,黃蓉壓根本不想教他武功,全真教人只是欺侮他,流浪江湖使他變得輕浮流氣,苦難侮虐使他變得憤世嫉俗,真正對他好的只有
孫婆婆及姑姑小龍女,真正厲害的武功是來自劍魔獨孤大俠的遺教及一隻通靈神鵰的督促,在最後他終於揚眉吐氣,擊斃蒙古皇帝,但他從幸運習武到不幸斷臂,又
和對他最好最癡情的
小龍女分別十六年,大起大落、無可奈何至極的人生一路走來,似乎什麼美好結局對他而言都是…唉!這部書寫的愛情看來既純真又可怕,尤其以情花來闡釋愛情一節真是字字讀來痛擊心弦,令人低迴不已。因情生恨,將滿腹委曲發洩在不
相干的人身上的例子在這裡真不少,如李莫愁、郭芙等,真是個情魔世界。
此書發表於五十年代後期,是述說典型中國人在大敵當前還要來個窩裏反的故事。這本書的主角其實是胡斐的父母胡一刀夫婦,作者用巧妙的倒敘手法帶出整段故事的來龍去脈,依著個人不同的立場及一廂情願的想法,舖陳出事情始末
,但卻將分辨是非的工作交給讀者。從父執輩到後代子孫無人不以復仇為畢生之職志,只為了一個誤會,而這個誤會也造成了諸多不能挽回的悲劇。本故事牽扯到闖王軍刀寶藏的秘密,有點接續「碧血劍」的味道,一個貪字讓一群自命為英雄的人為了求大利而忘大義,一個“恨“字讓胡斐終於找到了他的殺父大仇“打
遍天下無敵手“苗人鳳,卻又愛上了仇人的女兒…這本書在絕無退路、立判生死
的一刻即畫下休止符,留給胡斐及讀者一個大難題,他這一刀到底是劈還是不劈呢?本書還另外搜錄有兩個短篇,讀見後頁。
這
只是篇極短的故事,從兩光的太岳四俠幾樁搞笑的打劫趣事開始,還有一對奉行打是情、罵是愛的夫妻貫穿全場順便傳授恩愛甜蜜的夫妻刀法,一個大小姐和一個書
獃子因為鴛鴦刀而結緣,在差點成為兄妹又破涕為笑變成夫妻後,故事就結束了。鴛鴦刀中藏著個大秘密?不看到最後,你絕不知道!
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是“愛而不得其所愛“這種單相思的死胡同,恐怕不是那麼容易走出來的。以金庸小說來看這故事也算是個短篇:一位漢族少女李文秀和一名哈薩克少年蘇普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因異族之觀念差異,阻礙了他們的交往,長大後,蘇普就愛上同族的女孩。但李文秀
卻未因此忘情,心事浩茫,相思苦戀,而她又被一喬裝改扮在她身邊的馬家駿暗戀。李文秀的母親也同樣被師兄單戀,戀之不可得導致與其父母白馬李三三個人同歸於盡的下場。有人在這種感情中選擇自我犧牲,有人在怨恨中決定開始報復,這情字真是苦煞人也。
這部小說紀錄了胡斐個人的成長過程,是他的第二段命運。書中說了幾段多戀情,包括主人翁胡斐、袁紫衣、程靈素,苗人鳳、南蘭與田歸農,馬春花、徐
錚、商寶震和福康安。胡斐的童年是流浪飄泊的,他為父母的慘死與苗人鳳全力卯上和袁紫衣不打不相識,長途較技,情根深種,卻又因為求醫於“毒手藥王“之關門女弟子程靈素,而轉成三人糾纏的戀情。所愛之人發誓出家、永不還俗、
飄然遠去,存有兄妹之情的人偏偏又為他心甘情願赴死。另外苗人鳳和妻子、田歸農之間也是一齣家庭大悲劇…雖然有始有終的胡斐不失為一個俠,但經歷生離死別,要個俠之虛名,又有何用?不過是狐獨罷了。
這部書是「射鵰三部曲」的終章,和前面射鵰、神鵰相關的只有郭襄一人,由郭襄帶出了張三丰這位一代宗師,並衍生出一套以道家沖虛圓通之理為主的武當一派武功。接著從武當七子中的張翠山與魔教殷素素結魑,產下主角張無忌,
並以冰火島和謝遜的一段因緣為開端,再回到武當山重新開始張無忌父母雙亡兼寒毒侵身的失怙童年,書中不僅詳細描述各大名門正派滿口仁義,卻為一己之利不顧
他人生死的自私心理,明白點出邪教中人也有至情至性、生死相許的真心真意,更告訴人們愛情是沒有什麼正邪之分及任何道理可言的。就如搶奪屠龍刀時
那股貪勁、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那滅絕的狠勁,還有隱於少林寺、導演一齣齣悲劇的惡和尚成崑之陰險,正派人士殺紅了眼時,跟邪派人是沒有兩樣的。張無忌歷
經困難,個性優柔複雜,因緣習得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終於在光明頂上大展身手,昔日被欺凌的小毛頭,成了眾人眼中的第一高手;和表妹殷離、明教聖女小昭及峨嵋派弟子周芷若譜出幾段似有若無、沒有結果的戀情造成這些女子不同
的結局,最後不顧一切和數度患難與共的異族女子趙敏共享畫眉之樂並解開了前述十六字真言其中的大秘密,從江湖事跡又牽連到與改元朝換明朝的歷史人物陳友諒、朱元璋、徐達等人的一段淵源等等,張無忌的一生其實是還算幸運的,雖然最後還被朱元璋擺了一道,但是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本部書初發行是以「素心劍」為名,是金庸先生以小時候一段回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故事,疼愛他的家中長工因為冤獄鬱鬱一生,心中的委屈至垂死才
吐露於他。「連城訣」以一部劍訣及其中的寶藏秘密揭露了人性貪婪的一面,寫人的“壞“這本書可說是第一把交椅,狼心郎心的丈夫,心機深疑心重的師父,還有逼死自己女兒的父親…,憨直的鄉下小子狄雲,落入一個個圈套,失
去了心愛的師妹,還有對人心的信賴。但是從這本書看來,當壞人也不是都很
好過的,像有人半夜夢中爬起來堆屍砌牆,有人為了金銀財寶發了狂…。撇開 這些可厭的事,丁典和凌霜華短暫的綠菊之戀,雖然淡淡如一陣幽香,卻是全
書最悽美的一段。
本
書主要是糾結兩代恩仇及大宋契丹誓死不兩立的故事。「天龍八部」一詞原自佛經,是八種人間以外、各有神通的眾生,象徵著書中出現的各種人物,性格獨特明顯
且各有奇遇,但這些高人一等的另類人,卻承受著與平凡人一樣的歡喜與悲苦,逃也逃不了。明確的年代及真實的場景描繪,對北宋、大理、遼、西夏、西藏及亡國
大燕等國王公臣僧等人物及其生活都有極生動的敘述,亦政治亦江湖的人,在書中層出不窮,如段譽本是大理王子,第一順位繼承人,卻流浪江湖,甘心為王語嫣的一顰一笑來去生死,雖然不愛武功,卻也以凌波微步及六脈神劍等絕藝聞名,大理以佛立國,使段譽對佛經十分喜愛,領
悟力也很高,但也終究為了參不透“情“字而吃盡苦頭。虛竹原是少林寺和尚,這個普通的小和尚是命運之神惡作劇的對象,厚道傻氣的他只想當個無情
無慾小和尚了些殘生,卻誤打誤撞學了什麼逍遙派的神功,又當了縹緲峰一群女生的頭頭,還無抵抗力的被招為西夏國的駙馬。最大起大落的是丐幫幫主的
喬峰,
本是大家尊敬的武林高手,一夕之間成了人人喊打的契丹狗,好不容易有了阿朱這樣一個體貼的小姑娘為知己,又為仇恨親手誤殺了她,一路潦倒,再豪氣干雲的英
雄也受不了如此打擊,雖然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成了遼國大王,但又為民族的歧見為難而以自殺為終。這三個命運不同、身世同樣撲朔迷
離的人卻在很巧妙的時刻結為異姓兄弟,並與其他人發生或恩、或仇、或怨、或情等各式各樣的關係。
主人翁“狗雜種“是一個身世不明的可憐人,他被誤認為另一個可能是他孿生兄弟的人,代其受過許多磨難,又被謝煙客欺騙,逆練了陰陽不容兩種武功,身心飽受煎熬。幸好一些因緣使他逢凶化吉、否極泰來,又因其仁心寬厚、毫無機巧,
習得了俠客島上的神功。武林間的善惡豈是區區賞善罰惡二使可以了結的?而叵測
難料的複雜人心,又怎能參透最最簡單的道理?主角帶著一顆憨直的心去闖盪江湖
,雖然吃了不少苦,但終得奇功及美人青睞,可見得人情世事的變化是說不準的。
想不透就到俠客島喝碗用斷腸蝕骨腐心草特調的“臘八粥“吧,或許可以洗淨壞心肺、惡肚腸:。這部書金庸先生沒有用到歷史背景,可能發生在任何年代。
令狐沖是一個很可愛的人物,他雖然和採花賊、魔教中人做朋友,嗜酒懶惰我行我素,但是他依著自己的天性行事,不理別人的想法、議論,為自己而活,他的氣質飛揚佻達,但情感真摯熱烈,豪邁任性,是君子眼中的邪徒,卻又是邪徒眼中的真君子,生性活潑,但意志堅定,他對小師妹岳靈珊情真愛摯
,但卻因誤會讓師妹被林平之那個偽君子搶走,但不改瀟灑本性的他卻贏得恆
山派小尼姑對他的信任、五毒教藍鳳凰的傾心及魔教公主任盈盈對他的愛,雖然身處險境,卻還是處之泰然。
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小孩韋小寶,他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蕩江湖各大幫會、周旋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書中充滿精彩絕倒的對白及逆思考的事件,多讀幾遍搞不好可以仙福永享壽與天
齊呢!韋小寶笑稱自己“不學無術卻處處有術“,卻靠著這不學之術在太監、欽命大臣、幫會堂主、和尚、甚至七個美女的共同老公這些職務上勝任愉快。這樣
得人挑戰了真實的人性,證明武功和權利不是這世上唯一可取之道,並大大推翻前面幾部那樣摧心裂肺的愛情觀念,來了個七美大團圓,人人都有獎!金庸先生
將韋小寶的個人經歷與歷史
密密切合,大玩歷史哈哈鏡的手法,令人讚嘆,幾乎信以為真,而小寶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階層黑暗面這種做法,使得這部書成了不是武俠小說的武
俠小說,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地。韋小寶是個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邊的那些人一樣。這是金先生最後一部小說,也是登峰造極之作。
如再需其他金庸小說簡介,可上http://www.young.tierranet.com/jinyong/找尋
|
|||